2025第五届天津国际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与应用博览会:智领未来,筑牢安全防线
——聚焦“新质生产力”,打造全球结构健康监测领域标杆盛会
天津, 在基础设施老龄化加剧、极端气候频发与智能化转型加速的多重背景下,结构健康监测(SHM)技术已成为保障工程安全、延长设施寿命、降低运维成本的核心手段。为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,2025第五届天津国际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与应用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SHM博览会”)正式宣布定档2025年9月17日至19日,展会选址天津国家会展中心。本届展会以“数智监测·韧性未来”为主题,预计展览面积达3.5万平方米,汇聚全球300余家领军企业、科研机构及行业组织,吸引专业观众超2.5万人次,将成为亚洲规模最大、技术最前沿的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综合性平台。
据统计,全球结构健康监测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800亿元增至2030年的15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超13%。其中,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基建市场,桥梁、隧道、建筑、能源设施等领域的监测需求持续释放,叠加“新基建”“城市更新”“双碳目标”等政策红利,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。
与此同时,技术迭代加速:
智能化:AI算法、数字孪生、边缘计算实现实时损伤识别与预测性维护;
无损化:光纤传感、无人机巡检、机器人探测降低人工干预风险;
集成化:多源数据融合平台打破信息孤岛,提升决策效率。
在此背景下,SHM博览会以“技术突破、场景落地、生态共建”为使命,助力中国从“基建大国”向“智建强国”跨越。
展会设立七大主题展区,涵盖材料、设备、软件、服务全产业链:
智能传感与采集:光纤光栅传感器、MEMS加速度计、无线振动模块等高精度设备;
数据传输与存储:5G/LoRa通信模块、边缘计算网关、分布式云存储解决方案;
算法与平台:AI损伤识别系统、数字孪生建模软件、BIM+GIS集成管理平台;
特种监测场景:
桥梁:索力监测、支座位移分析、抗风振控制;
建筑:既有建筑加固评估、历史文物结构安全;
能源:风电塔筒疲劳监测、核电站设备状态预警;
交通:地铁隧道收敛变形、高铁轨道几何形位检测。
主论坛:邀请院士、国际组织代表、头部企业CTO,探讨“AI+SHM技术融合路径”“韧性城市监测体系构建”;
分论坛:
极端环境下的结构安全监测;
监测数据隐私保护与共享机制;
绿色监测技术与碳足迹管理;
标准与白皮书:发布《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与运维规范》《2025中国SHM产业竞争力报告》,填补行业空白。
示范项目展区:复现港珠澳大桥智能监测系统、雄安新区地下管廊数字孪生平台、上海中心大厦振动控制等经典案例;
供需对接会:组织地方政府、基建业主、设计院与监测企业“一对一”洽谈,推动技术从实验室到工程现场;
创新大赛:征集全球SHM领域“黑科技”,评选“年度最佳解决方案奖”“最具投资价值企业奖”。
VR灾害模拟: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地震、台风对建筑结构的影响,直观展示监测系统的作用;
机器人巡检表演:演示无人机、爬壁机器人、水下ROV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检测能力;
科普讲座:面向高校学生与青少年开设“结构安全小课堂”,培育行业后备人才。
对企业:
品牌曝光:覆盖基建、能源、交通、市政等领域终端用户,提升市场渗透率;
技术合作:与高校、实验室共建联合研发中心,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;
出海机遇:借助展会国际影响力,拓展东南亚、中东等“一带一路”市场。
对观众:
采购商可获取定制化解决方案,优化供应链成本;
工程师可学习最新技术标准,提升项目实施能力;
投资者可对接优质项目,布局SHM万亿赛道。
2025年9月,天津国家会展中心将化身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“创新磁场”,汇聚全球智慧,推动技术、标准与生态的深度融合。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预警,从单一监测到系统治理,SHM博览会将以国际化视野与本土化实践,助力中国乃至全球基础设施迈向更安全、更智能、更可持续的未来!
2025年9月17-19日,天津国家会展中心,与您共筑安全新标杆!
参展咨询:13141007015余女士
ys199018